小程序运营

暗潮汹涌的“小程序”,能否实现腾讯背后的野心?

  日期:2017-01-11   浏览数:57

2017年1月9日凌晨,“小程序”震撼上线,各种新闻、解读瞬间刷爆了朋友圈。

随着京东、美团大众点评、滴滴出行、今日头条等“小程序”的登场,这款应用覆盖了餐饮交通、生活服务、旅游教育等各种场景,这意味着,一贯被互联网宠坏了的手机党们,可以更随心所欲的在微信中点外卖、订机票、查公交、叫专车、看新闻......

“小程序”崛起,腾讯的野心究竟是什么?

“小程序”原名“应用号”,特点是“无需下载、触手可及、用完即走”。目前,“小程序”被镶嵌在微信“发现”菜单栏下,与朋友圈、扫一扫、摇一摇、购物、游戏等标签并列。如此醒目的位置布局,足以显示腾讯对“小程序”的重视。那么,对小程序备受期待的腾讯究竟赋予了其怎样的使命?

马化腾曾经表示,对腾讯的期许是“连接一切”。现今,微信已经做到连接人与商品、连接人与服务、连接人与人,那么,“小程序”最有可能的存在意义,便是帮助腾讯进一步连接人与商业,连接人与物品。

在微信之父张小龙来看,微信小程序也确实更擅长线上线下连接能力。正如他在如朋友圈所说:PC互联网的入口在搜索框,移动互联网的入口在二维码。某种程度上,小程序真的是承载了微信连接一切的使命和开启下半场的希望的重要使命。

我比较认同的一类观点是,对线下流量的重新梳理、整合才是微信力推小程序的出发点。张小龙是个值得尊敬的产品经理,他希望通过“小程序”的整合使得信息流和资金流将变一致,帮助腾讯彻底触发线下,这才是我理解的腾讯对“小程序”的最终野心。

因此,小程序可视为一种过渡性产物,目的是为微信的未来十年开路。

四大原因,让小程序杀不死APP!

在去年9月份微信“小程序”发布内测邀请函时,我就曾发表过一个观点:从应用和体验层面而言,“小程序”具备意义独特的价值。首先对用户而言,可以减少手机内安装软件数量,尤其是一些使用频次不高的APP功能完全可以通过“小程序”实现;其次对开发者而言,比起开发一款APP,在“小程序”中实现一个功能显然要节省很多金钱、时间、人力成本。

直到目前,我仍然坚信我的观点:尽管“小程序”存在价值很大,但是它并不会将完全取代APP的应用价值,更不会杀死一切APP。

首先,功能体验上。

“小程序”可被视为一个功能简单的轻应用,因此在功能体验方面并不能和原生APP媲美。以滴滴出行为例,其小程序仅保留叫车功能,地图、出行方式、用户界面、商城等APP内其他功能全部无法实现。

其次,专业价值上。

作为载体,微信自身具备一个特殊的属性——异常高频的即时通讯以及相对高频的朋友圈功能,所谓“小程序“目前也只能针对那些低频度的、轻量级的、服务功能的App,而其他高频率、高时长的(如游戏、视频、直播、搜索等)显然并不适合进驻且依赖微信小程序。因此,专业化的App还是有其不可替代的存在价值。

再次,应用切换上。

如果将微信视为一个操作系统,那么它只是一个单任务操作系统,用户切换任务时操作麻烦,无法和iOS、Android这样的多任务操作系统相提并论,更别提类似Windows这样的桌面操作系统。

最后,分享互动上。

目前,“小程序”不能订阅,没有推送消息,不能分享朋友圈,没有分类排行榜,被极力限制搜索。在安卓系统内可直接分享至桌面,但在苹果iOS系统暂时无法实现。

最后再提一句:虽然现在刚刚问世,但毫无疑问小程序将会被迅速催熟。相信接下来很快一段时间内,繁星点点的小程序们将迅速渗入人们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在这场技术创业浪潮中,时间的争夺变得更加紧迫,产品开发门槛变得更加的低,小程序创业的窗口期可能只有一年甚至更短。或许,订阅号曾创造那一个个屌丝逆袭神话,在微信滚滚前行的历史年轮中,可能不会再次重演。


【转载说明】若上述素材和内容出现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及进行处理。
热门软件